文/綠黨副祕書長 李春祥

姜阿新洋樓不僅是來北埔遊玩時,值得深度賞玩的好去處,事實上已經台三線最美,令人驚艷的亮點。

公共電視即將推出客語大戲「茶金」,就是脫胎自茶商姜阿新的真實起落故事。洋樓外觀及內裝精緻非凡,姜阿新後人珍愛先祖的美麗心血,付出的努力過程也令人感動。

姜阿新生於1901年,逝於1982年。1946年在北埔成立永光製茶廠。他的事業幾乎包辦當時北埔人所有生計。

鼎盛時期年產茶葉200萬噸。可惜後來印度等新興市場崛起,環境改變而結束營業。

而這棟美麗的洋樓是自1946年開始興建,1949年完工。

永光結束營業後,洋樓由銀行保管多年,幸好保存良好,2011年被指定為縣定古蹟。2012年銀行標售,姜阿新的後人非常緊張,努力集資買回,並努力將其恢復舊觀。修繕計畫得到客委會及新竹縣政府出資3,500多萬元,家族出資500餘萬元,投入整修。

70多年前的工藝,有許多傳統的工作已經很難找到匠師。

洋樓的大木作、小木作、細木作、鑿花、泥作、石作都精緻到讓參與修繕的師傅驚訝不已。洋樓的外觀氣派高挑,外牆使用洗石子、泯石子等技法,外砌石壁使用大量的唭哩岸岩。

內裝的天花板的灰泥製作十分華麗。精細的木工使用烏心石、檜木、櫸木、香杉等材料,樓梯經過的窗櫺堪為藝術品。

導覽者指室內隔間的8片活木隔板門片,說起當整修工作正在進行時,有一天接到一通神秘的電話,說我這裡有8片門板應該是你們家的,要不要過來看看?

姜家家人簡直不敢相信,隔了幾十年,這8片門板居然回到原處。姜阿新洋樓不只是藝術珍品,保留及修繕重建的過程也是文資保存的典範。

過程中姜家後人、參與的匠師、政府機關都付出極大的努力,讓先民曾經走過的歷史風華,可以活生生擺在眼前,讓這一代及後代子弟都可以共同擁有和欣賞。

文資保存是文化軟實力的呈現,盼望所有珍愛這片土地的台灣人共同關注。

(左上圖:左為姜阿新先生三孫女廖惠慶小姐,右為綠黨召集人余筱菁縣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