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近期預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呼應蔡英文總統在今年雙十演說中首度提出2050淨零碳排的長期目標,宣示台灣將啟動減碳工程,逐步減少碳排放,預計2050年時人類活動將不再增加碳排放。

除了將長期目標從「減半」改為「淨零」,碳定價制度也確定入法,採取碳費先行,可對直接或間接排放源徵收碳費,也訂出故意漏報碳費資料的罰則,最高罰100萬元,收入將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專款專用於輔導企業發展低碳技術等減碳事務。

環保署表示將從排碳大戶開始收取碳費,預計最快明年實施,然而碳費如何定價?要怎麼收?等細節卻不在這波公布的草案內,僅授權後續由子法來處理,環保署解釋修法將分階段,先取得法律授權,再決定具體內容,子法最快可在2023年實施。

1噸的二氧化碳究竟要收多少錢?標準較高的歐美國家例如加拿大,今年從每噸30加元漲到40加元(約新台幣900元),之後將以每年10加元以上的幅度調漲,直到2030年達到每噸收170加元(約新台幣3800元);亞洲國家如新加坡則是每噸約新台幣100元。

環保署也曾委託倫敦政經學院(LSE)做出「台灣碳定價之選項」(Carbon pricing options for Taiwan),分析台灣的政策法規和產業特性,明確建議碳定價從每噸10美元(約新台幣280元)起算,到2030年應增加為98美元(約新台幣2800元),才能有效降低整體碳排放。

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歐盟也宣布將從2026年開始課徵碳關稅,低碳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台灣雖然起步的比較晚,將淨零碳排的目標入法仍是個好的開始,綠黨也期待環保署在後續的修法討論,針對碳費的徵收對象、費率等細節能夠廣納民意,訂出合理有效的碳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