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來勢洶洶,應變中心宣布禁止廚餘養豬1個月,然而台灣每天約有2000噸廚餘,其中約1200噸用來養豬,禁止廚餘養豬後,這些廚餘該何去何從呢?


如何用廚餘發電?

廚餘具有多樣的再利用可能,包括餵豬、堆肥、生質能等。


為增加廚餘再利用管道,環保署補助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台中市等5個縣市設置生質能源廠,利用廚餘厭氧發酵後產生的沼氣來發電。


在攝氏38度而且完全密閉的環境,經過3天水解酸化,30天的厭氧發酵,廚餘就會分解出沼氣,這種發電方式也可以減少傳統堆肥的異味。


目前台中市廚餘生質能源廠已正式啟用,桃園市預定今年啟用,5座生質能源廠預計2024年可全數完工,1年共可處理23萬噸廚餘,發電量將可供應1萬1千戶的家庭用電,並減少2萬2千噸的碳排量。


廚餘也能對抗氣候變遷?

將廚餘轉化為生質能源,也是台灣在綠能轉型上非常重要的1環。


生質能源最大的價值在於循環,將廢棄物循環利用,轉化為生質燃料,透過這樣的循環,能減少釋放額外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所以不會加重溫室效應。


為了達成全球「2050淨零碳排」的氣候目標,我們需要從化石燃料轉為再生能源,台灣在綠能轉型的路上,要確保供電的穩定,則需要多元的解決方案。


生質能、地熱、太陽能、風力,積極發展各項綠能,並建立分散式的能源系統,才能確保大家在天氣炎熱或手機需要充電時用電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