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黨副秘書長  李春祥

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及燃煤發電的汚染,有些人冀望核能,誤以為核能發電便宜又乾淨。

其實核能既不便宜,也不乾淨。

但最重要是核能非常不安全。

從美國三哩島事件、前蘇聯車諾比事件直到10年前的福島核災,都是清楚的例子,告訴我們一旦發生核災,會發生難以承受的巨大風險。

核災的特殊本質,就是輻射汙染眼睛看不見,半衰期長難以清除,對人體的傷害難以測量。

福島事故後,民眾撤離圈至少20公里, 20至30公里圈要求居民留在室內。第一天的撤離人數約5萬人,次日增至20萬人。

事實上各國政府紛紛提出更大的撤離圈建議。

核災之後居民身上測出輻射殘量,兒童檢測結果更令人憂心。約30幾萬福島居民拋棄家園,原來的人生被迫中斷,成為寄居他鄉的遊魂。

福島周圍農產、漁產都銷不出當地,農、漁民茫然無措。台灣人迄今仍將來自5縣生產的食品稱為「核食」。

福島核災之所以擴大,是因為備用發電機被海嘯沖毀,無法對爐心降溫。從2011年核災迄今,仍須持續注水冷卻。高汚染的水混合地下水流滲水必須持續收集,現場核廢水已達124萬噸,輻射總量非常高,根本無法處理。另外為了清除環境輻射,日本政府動員7萬人,清除表層汚染土壤。

輻射汚染土壤累積1500萬立方公尺,但區域內土壤仍然檢測出很高的輻射劑量。

支持核能的人士喜歡強調福島事故中,因海嘯死亡達2萬人,卻無人因核災而死亡。

這個講法無視這僅次於車諾比事件的巨大核災對個人、對土地、生態、社會及經濟的深遠影響。

就試想同樣情況發生在台灣,我們將如何處理土地除汙?

我們假設以事故發生的機率,乘以事故嚴重程度(Severity)得出「風險值」。

即便假設核能事故發生機會很低,事故若一旦發生,其結果的嚴重程度難以衡量。

外洩的輻射汙染將散布在人及動物的身體裡,水、土壤、樹木和建物之中,難以清除和復原,風險值可以說是無限大。

更何況拼裝的核四廠,安全性是飽受質疑的,風險豈非更高。面對影響又深又廣,無法計算的巨大風險,廢除核電是最佳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