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黨副秘書長  李春祥


許多人不知道台北市也有稻田,種植出台北市「在地」的白米。關渡平原的稻田,是一片廣達300公頃的美麗地景,季節時在台北可以看到金黃色的稻浪起伏,如夢似幻。


關渡的「八仙六代園」農場女主人鄭亦真不忍父親年紀漸邁,夫妻二人返鄉耕種,成為台北市的青農,他們耕作自己祖傳及親戚的農地共約7甲。父親一輩子的務農經驗當然傳承給年輕世代,亦真和宣智也努力學習新時代農耕知識。年輕人頂著父親的不悅,逐漸改採友善農法,混種其他作物,舉辦農事體驗活動,製作小袋米種種努力,就是要讓台北人知道台北也有良田出好米。


青農不斷發想各種創意,努力尋求突破,但是卻受到極不公平的對待。關渡平原南半區塊,40年前被劃為公園預定地,因此地目並非農業區,長出來的米無法得到產地認證。因此收成只能由大糧商收購摻混,使在地農民拿不到合理價格,更無從建立品牌,尋求時下流行的「訂購户」。儘管是距離人口眾多的雙北最近的產地,卻沒辦法走最近的距離送上台北人的餐桌。卻是經過糧商較低價收購後,繞一大圈層層加碼,而且混在別人的米裡面才遞送到家庭裡。


三個人(含一位70+的長者)耕作7甲地並不輕鬆,這家人花費數百萬購置許多農機。但是他們拿不到任何補助,仍然是因為耕作的屬於公園地而非農地。當亦真有問題要去找市政府時,產業發展局農業科竟請她去找公園處。


亦真和宣智這對可愛的年輕人對環境的珍惜和對農業的執著令人動容。台北市青農處在逆境,小部份也許緣於市場或時代因素,大部份卻和莫名其妙的政府作為有關。但他們需要不是同情,而是肯認他們對環境友善的價值,以及公平對待。